【寄语母校专题】原巢湖卫校 1992 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 唐继海

2022年10月11日 16:12 浏览次数:

记忆中的母校

唐继海

回忆起母校总是倍感亲切,1992 年入校, 今年正好 30 年, 说起来很遥远,却又恍如一瞬间,有些记忆很深刻,有些场景仍然很清晰。尽管就业后又入过多所学校进行再深造,但唯独母校在我记忆最深处, 她就是“ 巢湖卫校”, 一所中专学校。那时的中专对于初中毕业生,可谓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点。带着几分期待与茫然,我踏上了报名之路,早上四五点起床搭车,下午三四点终于到达了这个叫做巢湖的城市。第一次辗转坐这么久的车,从车上下来,顿足,抬头望望天,盯着远处好不起眼的学校门牌,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第一印象——“有点偏远的小地方”。走过 100 米左右并不算宽的石子路, 才算正式到达校内,看见几栋大约有四五层高的楼房。

入学后才知道我所填报的“预防医 学 ” 专 业 又 叫“ 公共卫生”,“ 公卫 9521” 是 报 名老 师 给 的 班 级 代号。而我所有发放的 生 活 用 品 从 被单、被套、脸盆、饭缸、牙刷缸等标注着同一串数字“158”,从此这个号码也成了室友口中对我的称呼代号,这些用品和代号陪伴了我度过三年难忘时光。

我本不是一个娇气的孩子,报名时对于父母的共同陪送,我并没有拒绝,或许是因为第一次长时间出这么远的门。父母千叮咛万嘱咐, 临别的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有种无助与空洞,不敢回头,径直快速往寝室走。

我的寝室在小操场对面的四楼 409 室,寝室里一共住着 8 位同学, 上下铺形式,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很新鲜,太多的第一次,最不适应的是突然要用普通话替代方言跟别人交流。好在大抵都是农村来的, 南北方口音都有,普通话都带着地方音,即便到现在我的普通话还是不标准。

医学的入门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点点难,第一学期的基础课枯燥、乏味、抽象。第一次解剖学考试结果让我有点蒙圈,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时,让我这个小学到初中的三好生大受打击。于是我决心寻找学习方法,让自己上课思维跟上老师,慢慢的外科老师徒手上课时的帅气与自信, 生理老师课堂的风趣, 政治、生化老师富有逻辑的讲解, 一切都那么吸引我,我仿佛一下子领会到了学习的乐趣。

逐渐听到校园里对“预防医学”的评价:学校里最好的专业、老师重视、录取分数线高、一年只招一个班、一个县区只录取一人。每每听到这些我都暗喜,感谢初中老师“自作主张”的选择。以至于工作这么多年,我仍然庆幸那个选择。

第二年学的专业课,依然记得那些可敬可爱的名字,应明翠老师、孙美兰老师、潘发明老师、唐晓武老师等,是他们出众的教学能力让我爱上了这个专业,坚定了最初的选择。通过这三年的学习,在学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下,特别是在班主任孙美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,我不断成长,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多少次梦回母校,那些记忆都历历在目。

越是回忆母校越是想念母校, 母校里的一草一木无不让我怀恋。从教室或寝室到操场的路上,有一段水泥阶梯,那是我最爱逗留的地方,也是毕业季同学们拍照留影的一处风景。在那个没有手机与电脑的年代,操场仿佛成了我们最活跃的地方。双休的早晨与傍晚在操场的某个角落总能寻到读书的身影。晚上下完自习课的操场一下子热闹起来,路灯像点点星火,有些许浪漫,同学们三五成群,聊天的、锻炼的,自习课后绕操场的三圈跑,有种无比的放松,一天课程的疲惫都在此刻释放。

寝室楼下的院子里有两张水泥乒乓球台,晚餐后到晚自习的空档, 总会聚集好多同学,即使与十几个人排着“长龙”等打乒乓球,我们也乐此不疲。现在的我仍然坚持打乒乓球,不仅是种爱好,更有种母校情结。

忘不了食堂里的“ 大馍与狮子头”, 至今我仍然记得它独有的香味。饭量大的同学会在晚餐时多买几个当晚自习后的夜宵,记得有一学期末几个南方同学每人买了十几个大馍拿回家。只是毕业后再也没有吃到那么香的大馍了,狮子头更是少有见到。

晚上熄灯后的寝室别有一番滋味,拉上蚊帐便有了各自的小天地。安静一点的会备有精致手电筒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; 不安静的三五个海天阔地,聊着别人的奇闻趣事,打架与女生是男生永恒的话题。当然,蚊帐里也会看到我们可爱的一面,那就是各自努力学习的情景。

越是了解母校,越是热爱母校,三年的时光是短暂的,三年的影响却是深远的,母校不仅给了我一种激励向上,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, 还铸就了我积极乐观、不畏艰难、刻苦勤奋的品格。母校是伟大的,她的伟大不仅在于为社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质医护人员,更在于在我们世界观、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给予了我们一种正面引导,引导我们发愤图强,勇往直前。感恩母校,唯有将母校对我们的教育恩情回馈于社会,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才是对母校最好的报答。在共筑疫情防控防线路上,处处有我们的身影,我们没有辜负母校,无愧为抗疫当前最美丽的风景线。

怀念青春,怀念我的母校,怀念操场上那片绿茵,更怀念那些教过我的老师。成长路上,母校、老师们、同学们,几乎成为我内心深处的“ 珍藏品”, 让我爱不释手, 倍加珍惜。每当从别人口中听到母校的消息,不仅有种亲切感,更有种满满的自豪感。如今母校已发展壮大, 焕然一新, 但对母校的那份情仍在内心深处。企盼重回母校, 重走青春,重温那份情怀!

上一条: 【寄语母校专题】原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 1988 级土地管理专业学生 徐尊海 下一条:【寄语母校专题】原巢湖财校1996届校友:潘学松